企业动态

【名家专栏】孙仲汇:古钱收藏是门学问(二十四)— 合背钱与合面钱
名家专栏

好奇是探索未知领域的动力,钱币界也注重那些前谱未见的新品,然而弊窦也随之而生。

作者  孙仲汇

 


好奇是探索未知领域的动力,钱币界也注重那些前谱未见的新品。通过几代人的努力,大大拓宽了古钱币的品种及版别范围。然而弊窦也随之而生,一些逐利之徒瞅准了这个机会,开始大量伪造新奇之品。


记得三十年前,市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些直径2.7厘米的小平大样,如正隆元宝、祥符元宝、景祐元宝等等,还有特大型的十文铜元,直径超过了3厘米。它们的文字锈色及包浆都没有疑问,大家信以为真。我也认为可能是当年私铸,以冒充折二钱取利的。直到几年后才发觉是现代伪造,方法也很简单,是取普通钱经过碾压而成,所以钱身扁薄,边缘有隐裂,关键是重量仍和普通小平钱或十文铜元一样。


还有一种合背合面钱(两边都是正面钱文的称合背,两边都是背面的称合面),有的是钱局铸造时错范造成,有的是民间戏作。王莽时的货泉,大泉五十较多,布泉则少。此外还有金代的大定通宝、光绪宝福小平等等也常见到合背合面钱,但绝大部分古钱未见或罕见这种情况。


1995年后,伪造的合背钱逐渐出笼,如大布黄千合背、咸丰大钱等等。前两天,网上还看到有人在争论一枚崇宁通宝合钱,鉴定师明明告诉他这是伪品,但持有者还是固执己见。


这些问题仅属小打小闹而已,比这杀伤力更大的高仿品多的是,有人堕其术中还茫然不知。所以钱币界早就希望能有个高端仪器来作科学鉴定就好了,但目前的碳十四、热释光等并不适用于钱币鉴定,无奈之下,只能仍靠个人经验来断代辨伪。


廿多年前,国内突然涌现了一波气功热,严大师辈风头正健,还有人能耳朵认字、隔空移物、自燃桌布等等。更遇一位高人,自称发功后能上下几千年鉴定古物是小菜一碟,还可以精确到具体哪一年。


有人姑妄听之,有人姑妄信之,说不妨请来一试。但书画比较脆弱,万一给他发功造成损失可担负不起,还是铜钱牢靠,具体由我落实。


我一脸坏笑地设了几个套,其中一个套是泰昌通宝铸于哪一年?高人接题后携小包独处静室,闭目发功,呼吸氤氲,神游太虚。一个多时辰后交卷辞行,答案是泰昌通宝铸于泰昌元年(公元1620年)。果然中招了!


原来明光宗朱常洛是个短命天子,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即位,九月死,死得蹊跷,还引发了晚明三大案的“红丸案”,幸张问达办事老练,才化解了危机。当时以万历四十八年八月至年底为泰昌元年,但并未铸钱,所有的泰昌通宝都是天启元年(1621年)补铸的。


另外一道题目的答案,我越看越眼熟,想起年前出版的《古钱币图解》,拿出来一看,完全照抄,连标点都没有落下一个。


在笑声中我隆重宣布,自己也会发气功了。我知道高人的小包里藏着一本历史年表,还有一本拙著《古钱币图解》。


以下发几个合背钱图以供参考。


一.崇宁通宝合背钱,约宋、金时代民间所铸,因长年佩带身上,经几百年的摩挲把玩,表面光洁细腻,包浆熟旧。近年新铸的伪品未经流用,往往轮郭高挺,文字犀利,完全没有岁月留下的沧桑。

图片.png

(图1:崇宁通宝合背钱


.大定通宝合背钱,此为金代民间所铸,有趣的是这种真品基本上都是熟坑钱,同时还有大定合面钱,这说明古人确实有佩带此种钱的习俗。因合背、合面象征和合,有夫唱妻随、百年好合之意。

图片.png

图2:大定通宝合背钱


.泰昌通宝与天启通宝混搭合背钱,此为当时钱局所铸,因泰通宝就铸于天启元年,所以搭在一起顺理成章。其铜质精湛,钱文端正,铸工高超,出自官炉无疑,存世稀罕。

图片.png

图3:泰昌通宝与天启通宝合背钱


四.清后期民间铸造的泰昌、天启合背钱,厚度接近普通小平钱的三倍。其性质待考,可能是觉得泰昌、天启都很吉利,而自行仿铸,且特别加厚,以表示与那些偷工减料的劣质私铸小钱有别,如这种合背钱发现也少。

图片.png图4:清后期民间铸造的泰昌、天启合背钱